事關新冠疫苗,中國這個“全球首家”又傳好消息!
“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通過國家生物安全檢查”的消息引發關注。據報道,國藥集團中國生物8月5日披露,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已通過國家相關部門組織的生物安全聯合檢查,具備了使用條件。此前,該生產設施也剛剛取得了新冠疫苗的生產許可證。剛剛通過檢查的北京高等級生物安全生產設施,是目前全球首個也是最大的新
“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通過國家生物安全檢查”的消息引發關注。據報道,國藥集團中國生物8月5日披露,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已通過國家相關部門組織的生物安全聯合檢查,具備了使用條件。此前,該生產設施也剛剛取得了新冠疫苗的生產許可證。剛剛通過檢查的北京高等級生物安全生產設施,是目前全球首個也是最大的新
每三秒全球就多一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功能下降要警惕專家強調,積極預防和干預能有效延緩疾病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王遠征全球老齡化日益加劇,阿爾茨海默病(AD)發病率也呈現遞增趨勢。2019年,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估計,全球有超過5000萬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在內的癡呆癥患者,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
專家:通過社區康復方案推動解決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難題新華社北京8月4日電(記者陳聰)中國疾控中心精神衛生中心副主任馬寧說,精神分裂癥等嚴重精神障礙是我國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挑戰之一,為進一步解決疾病遷延性長、患者服藥依從性低等治療難題,目前國內正在推動患者的社區康復治療,以期在改善療效、提供情感支持、幫助恢復社會功能等
上海7月30日電(記者許婧)受疫情影響,大眾的工作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停擺、改變。作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他們在疫情期間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無論是驟增的高強度工作,還是醫療機構關停后突如其來的松弛,不同的醫生群體呈現出不同的狀態。醫生抗“疫”參與度高達95���染科、呼吸科
突發心梗猛咳可自救?別亂試近期“39歲的作家賴寶因突發心梗去世”在朋友圈刷屏,讓人們再次對心梗這個“隱形殺手”提高了警惕。急性心梗雖然起病急,但也不是無跡可循的。120北京急救中心的醫生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些方法,盡早捕捉到心梗的蛛絲馬跡。此外,急救醫生提醒,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時間只有120分鐘,如果出現胸悶、胸痛癥
新華社北京7月24日電題:揭秘汛期三峽工程你所關心的問題——來自三峽集團的回應新華社記者侯雪靜今年入汛以來,三峽工程已成功應對5場次洪水,總攔蓄水量達146億立方米,相當于“兜”住了3.3個太湖水量。針對汛期群眾關心的問題,近日三峽集團有關專業人士一一作出回應。【問題一】三峽水庫還能存多少洪水?受長江上游流域多區域暴雨
上海7月22日電(記者陳靜)血液無創檢測可以比常規診斷提前四年發現癌癥——這是真的。復旦大學22日披露,青年研究員陳興棟等領銜的該校泰州健康科學研究院和人類表型組研究院科研團隊研究發現,對于結直腸癌、食管癌、肝癌、肺癌和胃癌5種常見惡性腫瘤,早期的癌癥信號——微量腫瘤甲基化就存在于血液循環之中,并可以被無創檢測。《自然
(抗擊新冠肺炎)福建新增1例菲律賓輸入確診病例4例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福州7月26日電(鄭江洛)據福建省衛生健康委員會26日通報,7月25日0時至24時,福建省報告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例,為菲律賓輸入(廈門市報告);新增境外輸入無癥狀感染者4例,其中,美國輸入1例(福州市報告),菲律賓輸入3例(廈門市報告);新增省外
???
側重知識灌輸、重痕不重效、淪為“家長作業”……一些地方中小學生安全教育仍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入腦入心難安全教育“動靜”大于效果,葫蘆掉進井里學生放假,安全教育不能放假,要真正出得了校門,形成社會合力6月,8名重慶小學生溺水身亡,再次敲響了中小學生安全教育的警鐘。早在去年,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內容就已被教育部納入學科課程標準
上海8月3日電(陳靜徐蘭青)中伏已至,上海迎來了高溫天氣“最強時段”。酷暑之中,乘客如果在出租車上突發心腦血管疾病等危急重癥,心跳驟停該怎么辦?如何盡早實施有效的心肺復蘇?3日,此間醫護與相關出租車運營企業聯合開展“心肺復蘇”(CPR)安全演練。在上海遠大心胸醫院心內科主任李亞維的指導下,醫護人員帶領數十名出租車駕駛員
中新社上海8月4日電(記者陳靜)記者4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肝臟外科團隊成功繪制出基于中國人群的肝內膽管癌的“基因圖譜”,揭示其基因變異特征。這項針對肝內膽管癌的大人群、大規模基因組學研究,率先為國人肝內膽管癌患者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等“精準治療方案”的制訂,提供基礎數據。相關研究發表在國際權威期刊《Journa
溫州7月30日電(記者潘沁文通訊員孫余丹)緊緊握住醫生的手,久久放在自己的額頭上,藏族同胞一次次以這樣的方式感謝來自浙江溫州的醫生,在西藏,這是至高的感激之禮。7月,溫州“超女來了”志愿服務隊經歷長途跋涉,將溫州優質醫療服務帶到海拔4500多米的雪域高原。溫州“超女來了”志愿服務隊在嘉黎縣人民醫院前合影。溫州市人民醫院
7月29日電據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微信公眾號消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北斗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已完成在軌測試、入網評估等工作,于近日正式入網,使用測距碼編號61提供定位導航授時服務。據了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第55顆衛星(北斗三號系統地球靜止軌道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制,于2020年6月23日在西昌
無糖網紅飲料占據今夏C位網紅無糖飲料真的無糖嗎?可樂選對了嗎?近日各類評測機構頻頻將目光“盯準”當下的網紅飲料。無糖、低糖是近年來飲料界大為推崇的新“標簽”,畢竟在炎熱的夏天,想喝口冰飲料解暑,又不想因此發胖,是追求健康體型的人群的新目標。現在的人們越來越注重飲食健康,被調侃“喝酒都要泡幾顆枸杞”的年輕人,也將“養生”
7月23日12時41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沖天而起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執行此次“天問一號”任務的運載火箭、環繞器、探測器、著陸巡視器均由央企研制!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一院研制探測器及著陸巡視器由航天科技集團五
上海8月3日電(陳靜羅燕倩)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攜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奧地利格拉茨大學醫學院病理系等中外多家研究機構和醫院的專家學者,歷時6年,共同發現了一種新的遺傳性肝病,并找到了致病基因——ZFYVE19。相關研究論文在線刊登于全球知名遺傳病雜志《JournalofMedicalGen
◎科技日報記者張夢然董映璧鄧國慶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將為全球用戶提供基本導航、全球短報文通信、國際搜救等服務。這是中國第一個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務的重大空間基礎設施,標志著北斗導航系統數十年的研發過程結出了碩果。近日,外媒及外國相關專家,針對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正式開通,給出了客觀評價
8月5日電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全民健身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參與到體育健身運動中來。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即將到來之際,移動社交平臺陌陌對近萬名網友進行抽樣調查,發布了《2020網民健身報告》。報告顯示,因為疫情,七成網民的健身意識進一步提升;61%網民每周健身超3次,僅有12%幾乎不運動;14.3%網民每月健身花
新華社北京7月30日電(記者陳聰)夏季是過敏性疾病高發的季節。專家指出,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嬰幼兒、青少年患有過敏性疾病人群明顯增加,兒童對常見過敏原的致敏率高達40%-50%,其中遺傳和環境的影響都不容忽視,在過敏性疾病防治方面應加強疾病的全病程管理。過敏性疾病又稱變態反應性疾病,是由本來對人體無害物質引發的一種異常的身
保健藥品不納入醫保:“節用”是為了精準“惠民”視點提升患者福利的“大方”和嚴控開支的“小氣”,本質上是為了“惠民生”。據新京報報道,國家醫保局日前正式公布《基本醫療保險用藥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保健藥品、預防性疫苗和避孕藥品等藥品,以及其他不符合基本醫療保險用藥規定的藥品不得納入《藥品目錄》。《辦法》自2020年9月1
柏林8月3日電(記者彭大偉)記者3日獲悉,由北京協和醫學院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聯合德國海德堡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中國老年保健協會、中德總商會共同舉辦,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支持的“命運與共中德同行:中德健康云對話”在線論壇之“全球協作篇”成功舉行。本次直播活動由北京協和醫學院衛生健康管理政策學院執行院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
北京8月1日電(記者杜燕)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相關負責人今天表示,北京長期以來推進愛嬰服務建設,致力于母乳喂養促進工作。2019年,北京有愛嬰醫院114家,愛嬰社區覆蓋率達95%以上。2019年北京市6個月內嬰兒母乳喂養率超過92%,純母乳喂養率為72.9%,母乳喂養深入人心。健全愛嬰服務網絡2020年8月1日至7日是
新華社海南文昌7月22日電題:全球迎來“探火季”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看點幾何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胡喆、王琳琳近期,火星發射進入“窗口期”,全球迎來“探火季”。繼20日阿聯酋“希望號”探測器順利升空后,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也將于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開啟屬于中國人自己的行星探測時代。中國為何要探測火星
取通知書還能體會到開盲盒的喜悅?最近,上海大學的“盲盒”錄取通知書火了“盲盒”通知書上線集齊九款有驚喜據了解,今年上海大學的通知書不僅包含明信片和專屬U盤還有新生紀念版校徽“盲盒”“盲盒”共有九個顏色分為三大色系主題如果能集齊不同色系的校徽還可以在開學的時候兌換好禮除了上海大學以外多個高校也開始陸續寄出錄取通知書↓↓↓
中新社廣州8月4日電題:廣東“5G+AI”技術賦能基層醫院“智”療作者蔡敏婕張陽一場跨越300公里遠程疑難病例會診,近日在位于廣州市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和位于揭陽市的揭西縣人民醫院連線進行。來自孫逸仙紀念醫院的教授通過遠程疑難病例會診系統,與當地主刀醫生分析一名“大腦動脈閉塞腦梗死”患者的病情。此次遠程會診讓患者在
叮囑咱爸媽用藥遵循六原則由于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狀況,與年輕人相比,更容易發生藥品不良反應。因此,老年人選藥更要謹慎。但是,由于老年人認知度減退,不容易掌握選藥原則,所以需要子女為其把關。老年人選藥,應掌握以下幾項原則:1.用藥簡單、個體化的原則老年人用藥應盡可能簡單,品種不宜過多,劑量不宜過大。服藥應嚴格遵醫囑或在藥師的
“托舉火箭的人”他們戰斗在火箭“心臟”在“雞蛋殼”上精雕細琢隨著“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長征五號”火箭再度大放異彩;長五火箭總指揮王玨在接受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表示:“它的出現,大幅提升了我國進入太空的能力,是我國由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志。”而在“長征五號”火箭的
新華社北京7月22日電(記者董瑞豐)近日,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完成了首臺100兆瓦先進壓縮空氣儲能系統膨脹機的集成測試,推動我國壓縮空氣儲能技術邁向新的臺階。儲能技術被稱為能源革命的支撐技術之一,已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壓縮空氣儲能具有規模大、成本低、效率高等優點,具有較大發展潛力。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有關負責人介紹
客戶端北京7月26日電(記者張尼)你還在為看一次病去醫院排幾小時的隊嗎?這種很多人習以為常的就醫體驗或許在未來會發生顛覆性改變。近日,一系列利好互聯網醫療的政策接連出臺,未來,網上不僅可以看病拿藥,甚至可以直接醫保報銷。不過,把關系民眾生命健康的診療過程搬到網上,“網上看病”在便捷高效的同時,也需要厘清責任、加強監管。
奏響健康中國行動“進行曲”(無影燈)健康中國的美麗畫卷,是由每一個健康的中國人共同拼成的。只有讓健康中國行動落地生根,才能釋放更多健康紅利推廣分餐制、餐桌用公筷、保持一米線、看病先預約、出門戴口罩、平時勤洗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催生了居民的健康文明生活習慣,也檢驗了健康中國行動的成果。今年7月是《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
武漢7月20日電(李韻熙)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20日在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動工開建。這是首個在北京、上海之外設置的國家級醫學中心,也是第六個國家級醫學中心,預計在3-5年內完成規劃建設。今年4月26日,國家衛健委下文,決定以同濟醫院為主體設置國家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醫學中心,落實相關職責任務,
廈門8月8日電(記者楊伏山)福建中醫藥大學南普陀國醫堂8日在千年古剎廈門南普陀寺揭牌成立,為社會大眾提供中醫院特色服務。當天,“形神合一·心身共治——福建中醫藥大學南普陀國醫堂揭牌儀式暨義診活動”在廈門南普陀寺舉行。廈門市人大副主任黃延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南普陀寺慈善會會長則悟大和尚,福建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陳立典,?
【編輯:王詩堯】
◎科技日報記者李麗云通訊員張妍8月3日,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和馮秉瑞教授伉儷將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00萬元獎金全部捐出,設立永瑞基金,用于哈工大電子與信息學科人才培養。哈工大黨委書記熊四皓為劉永坦院士、馮秉瑞教授頒發捐贈紀念獎牌、證書及教育貢獻獎獎牌。哈工大校長周玉主持捐贈儀式。哈工大常務
上海8月6日電(記者陳靜)記者6日獲悉,中國的專家學者率先構建了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血漿代謝指紋圖譜。這意味著,未來,糖尿病患者只要進行血液檢測,就可快速發現視網膜病變并知曉病變程度,最大限度防止因病致盲,改善生活質量。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當日透露,該院內分泌科麻靜教授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錢昆教授團隊聯手在國際頂
每三秒全球就多一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認知功能下降要警惕專家強調,積極預防和干預能有效延緩疾病發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創意圖片/新京報記者王遠征全球老齡化日益加劇,阿爾茨海默病(AD)發病率也呈現遞增趨勢。2019年,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估計,全球有超過5000萬包括阿爾茨海默病在內的癡呆癥患者,到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
超硬核!北斗核心部件100%國產化!已服務全球137個國家!如何誕生的→經過一個月的在軌測試,北斗最后一顆衛星測試全部合格,即將正常開工,全球組網將正式啟動,使我國擁有了覆蓋全球、同時又全面自主可控的衛星導航系統。實際上,從手機導航,到漁船定位,北斗已經悄然存在于我們的生產生活中,隨著北斗衛星完成全球部署,又將推出哪些
今天(22日),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對外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在即將實施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中,火星車將承載火星表面巡視探測等重要使命,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走近火星,揭開她神秘的面紗。“天問一號1∶1火星車”亮相“中國首輛火星車”長啥樣?快來戳視頻!先睹為快!
新華社西安7月24日電(李國利、呂炳宏)“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并進入地火轉移軌道后,由佳木斯深空站、喀什深空站、阿根廷深空站組成的我國深空測控網順利實施探測器地火轉移段首個圈次測控工作。目前,探測器工況正常。7月23日13時21分許,阿根廷深空站率先捕獲目標。當天21時37分與24日凌晨1時許,探測器相繼被坐落
www.cmaspace.net |
m.cmaspace.net |
wap.cmaspace.net |
cmaspace.net |